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電玩動漫
馬王政爭造成社會人心惶惶。社會上對這件事都是從馬或王的得失來分析,我認為觀察台灣政治社會的發展和前景,不能只看某一個政治人物的成敗利鈍,而是要看政治進展的整體趨勢。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這個事件未必是不利的。
事實上台灣從解嚴到現在不到三十年,一個社會從威權體制進入自由民主的制度,這麼短的時間而能有現在的成果,已經是世界上絕無僅有,所以台灣現在的民主成就其實值得慶幸。
綜觀所有第三世界國家在改變為民主體制後,不是政變更迭、暴力衝突頻仍,就是社會秩序長期不穩定。而台灣的威權轉型期,除了美麗島事件之外,完全沒有重大的暴力事件發生,這其實也可以稱為「政治奇蹟」了。
自由民主社會和威權統治的邏輯不同,後者的統治者希望教育人民成為順民,才易於統治;前者則需人民具有獨立思考、有能力真正當家作主,才能使之成熟。所以從威權到民主,當人民第一次擁有充分的自由時,最先學會的「自由」概念一定是「合法的自私」,這就是為何解嚴初期的台灣社會,學潮不斷、各種社會抗爭無日無之。那時候的人民,以為爭取自己的利益、對抗公權力就是自由、民主的表徵。
洪仲丘事件明顯看到台灣社會自由民主概念的進步,廿五萬人不是為自己利益走上街頭,而政府也自制地接受人民批判。此時台灣社會已出現真正的「公民」,許多人體會到自由社會的穩定和進步,需要適當數量的公民對公共利益、社會正義付出關注。
在傳統文化人情義理濃厚的社會中,王金平為別人而不是替自己說項,似乎是標準的「好人」,馬總統對這件事情痛擊,會讓人民思考:原來在自由民主社會中,好人不一定是好公民。而馬總統在法律事件的失敗、以及特偵組監聽疑雲中,也可以讓人民思考:總統也不能介入司法個案;以偵防結果作為打擊異己的工具,目的即使是對的,但手法違反程序正義,也不為民主社會所容。
這些都不是儒家文化長期薰陶下的人民,能夠清楚明白的。自由民主體制是西方的產物,東方採用這個制度,文化上出現扞格是必然的,所以孫中山先生才主張在憲政實施之前要先有訓政。而我們現在是用政治事件,學習如何建構一個成熟的自由民主社會。
因此短期來說,這次的政爭對社會的傷害是難免的;但長期而言,這對公民意識的深化和民主政治的鞏固,一定有其益處。如是觀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中視聶小倩線上看 , 聶小倩線上看第二集 , 聶小倩 中視 , 聶小倩電視劇 , 聶小倩
omo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