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oze button,「貪睡按鈕」或者「打盹按鈕」,是許多鬧鐘都有的配備:它把你睡醒前的那段時間切割成一段一段 10 分鐘左右的碎片,美其名從深度睡眠中逐漸喚醒從而減輕醒來時的疲勞感。一些可穿戴設備和手機 App 也有類似的功能,比如 Jawbone Up。可事實卻證明這種喚醒方式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還讓情況惡化。 當你的耳朵聽見第一聲鬧鈴的時候,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就立時被釋放出來,你的身體從而進入一個警醒狀態。在這個時候順勢起床應該說是最好的,因為如果你打算翻個身再睡上幾分鐘的話,將會很容易陷入一個「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的惡性循環,這種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狀態可長達數小時之久! 人體在進入 REM(rapid eye movement)的狀態時身體調整達到最佳效率,記憶得以鞏固,大腦也得到充分休息。這種狀態只有在不被打擾的睡眠中才能達到。這也就是為什麼每隔 10 分鐘起來按一次按鈕效果遠不如一次性睡夠更長的時間(1小時左右)。 Casey N. Cep在他的文章中描述了這種 snooze 看似善良的用意下隱藏的險惡結果: 我們總以為三到四次的小睡和一次三四十分鐘左右的充分睡眠有著同樣的效果,但事實是,這種處於被打斷狀態中的睡眠形式效果還不如完全不睡。這種小睡讓我們時刻處於試著睡著和試著清醒但是又兩頭不討好的狀態中。 以下是幾點解決辦法: 面對現實。綜上所述,把鬧鐘提前但又重複醒來好幾次而不起床,反而讓身體和精神都陷入更加疲勞的狀態。因此,不如直接把鬧鐘設為你能立刻起床的那個時刻。 設定固定的上床時間不如設定固定的起床時間。反正上了床也不一定馬上睡著,固定的起床時間能讓你的身體達到有規律的狀態。 給自己一點獎勵。我們的大腦喜愛獎勵,所以給成功的自己一點獎勵吧,任何你喜歡的東西都行。 如果你必須要設定貪睡鬧鐘,那就把每次小睡的時間延長一點。20分鐘是額外睡眠的最理想份量。 ▲如果每次都因為下意識按掉鬧鐘而遲到的話,不妨換這個會跑來跑去的鬧鐘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