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李明賢╱台北報導】
國內碩博士供過於求,甚至有博士賣雞排衍生產學落差的爭論。行政院副院長毛治國建議,大學畢業後先投入職場,工作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進修,唯有落實終身學習制度,才能解決產學落差與勞力短缺問題。
近年來包括尼特族、啃老族現象,引發諸多討論。行政院近期邀集相關部會研商人口政策,也發現國內人口結構出現重大變化,不僅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的年輕人首度投入職場年齡,遠高於亞洲鄰近各國,包括財經、主計部門推估「勞動人口」近幾年內將會低於「非勞動人口」,讓政院驚覺事態嚴重。
終身學習調整觀念
根據主計處今年一到五月的人力資源調查,勞動人力仍有一○九二萬,非勞動力有八一五萬,勞動參與率還有五成八;不過,政院官員坦言「這個數據這幾年會逆轉(低於五成)!」
毛治國昨出席行政院會示警,認為受到少子化衝擊,勞動人口不斷銳減,國內年輕人卻一路升學,直到念到碩博士才投入職場,也是造成勞力短缺的原因之一。
對於不少學生一路念到碩博士,毛治國也認為這是「過度教育投資」、「就學時間過長」現象,呼籲將調整此一觀念,建立終身學習制度。
產學落差問題嚴重
官員解釋,因為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低,因而不少大學生選擇延畢或再進修,此舉又會導致勞動市場人力短缺,形成惡性循環。
而根據經濟部昨向行政院會提出「突破產業人才困境」簡報,有七成七企業感受人才荒,而企業不太用新鮮人的主因,有五成六是因為專業能力不足,凸顯產學落差的問題。
對於毛治國拋出「過度教育投資」概念,在院會上也引起不少共鳴,教育部次長黃碧端也提到教育部建置典範科大產學中心,加強技職教育來解決產學落差。
替代役男補充人力
江宜樺也說,產學落差造成許多學生畢業後不易就業,產業也找不到合適人才,政府對於產業界需要人力,並非輕易以開放更多外勞回應,因為實務界面臨的問題是中層技術人員不足。
對於如何解決產學落差,江宜樺也提及妥善運用替代役人力。他說,募兵制全面實施後,替代役將走入歷史,在此之前有四至六年緩衝時間,替代役人數將大幅增加。各部會積極思考短期或中期替代役人力運用計畫,讓替代役發揮專長並積極運用人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