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外界唱衰台灣唱片市場,他反而樂觀:「台灣還有優勢,我不覺得音樂重心轉移。在台灣所有文創產業中,唯一最容易產業化的就是音樂。」他算,唱片銷售、加上數位、大陸收入,可能不輸原來的數字。
但警惕是必要的,他認為:「我們要有作為,眼光放遠、規格拉開,要做進世界,要像南韓那樣。」文化部這幾年送百餘樂團去海外,在他看來,就是撒下音樂的種子,而「邊緣公司」,如風潮音樂就進了葛萊美、如角頭唱片到琉球辦音樂節,「革命都是從小處開始,只要有足夠的火力,和足球一樣,基層要夠。」
尤其是台灣樂團的基層夠扎實。十年前亂彈拿下金曲首個樂團獎,高喊「樂團時代來臨了」,倪重華說,那句話給了年輕人激勵,現在台灣有4000個團,「樂團時代,是真的來了。」但這些人沒有唱片公司幫忙他們做A&R,需要找出升級的方法。
K-Pop目標明確 大陸難出大牌
|
倪重華(左)之前辦簽書會,亂彈阿翔曾到場獻花祝賀。 本報資料照片 |
K-Pop難道不是威脅?倪重華直言:「我們做L.A.Boyz時,覺得南韓比我們差。當時羅百吉音樂做的比他們好、舞跳得比他們好,L.A.boyz是街舞最盛行時在美國和老黑老墨尬舞尬出來的,我們的造型比較好、MV比較好。」
倪重華說,當時台、韓都把美國的MV拿來解構、重組,「南韓往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在美國花大錢找編曲買拍子、買節奏,甚至到瑞典找作曲家簽First look。我們為何丟掉了?因為全部去做卡拉OK了。」他歎:「在那個點上,我們沒有看到世界,只看到華語、卡拉OK ,而南韓從Day 1就往世界走,目標是在全世界打敗日本。」
大陸威脅呢?他反問:「兩岸,誰能跟周杰倫比?歌手去那邊賺錢好啊,老的去,新的才有機會。」他看大陸選秀節目,都只是綜藝節目,在過程中該消費的都消費完了,要出大牌很難。
創作價值 樂團是台灣希望
|
倪重華(右)、張培仁當年曾是台客搖滾嘉年華的幕後推手。 本報資料照片 |
倪桑相信樂團會成為台灣音樂的希望,因為我們的核心價值還是在創作,儘管不同於大陸搖滾的動力來自憤怒、或上京打拚,「我們更多元,目前比較多小清新路線,所以就是小確幸,安逸一點,反映這一代年輕人,很OK。」
倪重華的樂觀,正來自於這麼多的創作、樂團,「這些人沒錢、沒目的,就是熱愛音樂,這麼多人願意做這樣的事,怎麼會沒有希望呢?」
但政府要給環境,所以他認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要搞大,不能只當場地,要加影像結合,變成新的規格。真言社當年就辦史帝夫汪達等國際演唱會,他也覺得演唱會場地問題要解決,「必需培養歌手有唱4、5萬人場地的實力。」
一切都是規格,拉大規格、眼光看向國際。他說:「現在的困境是,我們只用在地標準做音樂,花太多精力關注華語市場。做音樂的人,把頭抬起來,看世界何其大。」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