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因事前往日本山形市,順道在東北一帶旅行,這是三一一東日本海嘯輻射災變後,兩年半來第一回到東北,途中要在福島短暫停留,台灣朋友知道了我的行程問我不會怕輻射嗎?大陸朋友更直接,說我怎麼敢去?又說絕不可以相信最會隱瞞真相的日本政府。
我並非完全不怕,但想到福島以及附近的東北地區住了幾百萬人,人家天天住在那,我們旅人只是匆匆而過,去那裡看看,也是一種對當地人的支持。
果然,我們一到秋田,向當地的大學生問路,他問我們來自何方以後,就向我們致謝,謝謝我們來偏僻的秋田旅行。我們聽了還為之一愣,後來想想也的確,日本人一向視東北為奧陸(裏日本),外國來的旅客那不好去,何況東日本災變後,整個東北地區的旅遊氣氛都蒙上了陰霾,畢竟地震、海嘯是有形的災害,也不會時常發生,但輻射卻是無形的,並且時時存在。
日本俳句詩人松尾芭蕉描述的奧之細道,不僅視東北地區為旅人的地理祕境,也讓東北成為日本文化的心靈祕境,但東北之所以會成為祕境,和較晚受大和文化影響有關,東北重要的城市開發都在日本戰國時代與幕府時期,因地處偏僻、氣候寒冷、土地貧瘠,東北的歷史充滿了荒年饑饉、氣候災變以及津波(海嘯)災害。
但我在秋田,卻看到了另一種當代文化的災害。秋田本是歷史名城,以繁榮的城下町生活聞名於東北,在市中心的旭川旁的歷史老街川反街,曾以川反七百軒聞名東北。但在日本泡沫經濟的八零年代末期與九零年代初,大批都市開發商卻在這座人口四十萬的中小型城市的老街旁,蓋起對行人很不友善的以車流為主的寬大馬路,又蓋了許多天橋和地下道,大馬路旁還有廿幾層的大樓以及許多巨大的停車場;但所有這一切如今幾乎都少人使用,我們在市中心幾天,大部分地方都空蕩蕩的。
但秋田還是有很美的地方,歷史的老街和老屋、傳統的工藝,豐富的風土食物,這些都是常民上千年數百年保存下來;貧困並不曾毀掉這些,但戰後不過卅年的繁榮,卻讓這個城市留下了醜陋不堪的地景,而且沒法改變。秋田已經連續廿年地價下跌、人口流失、觀光業衰退。作為過路旅人的我,憐惜這個城市的許多美好,卻也痛恨這裡的一些都市建設的不友善,但主持都市計畫的當地官員也許下台了,投資的開發商也跑了,留下的城市傷疤卻要在地的人民承擔。
福島輻射災變則是政府與企業帶給人民更大更恐怖的傷害,旅行期間剛好發生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核汙水外洩事件,又造成人心惶惶。凡是到過福島縣的人,都會知道這裡有許多世外桃源般的農村和漁村。但福島之所以叫做福島,就是因為這裡會發生間隔性的地震與海嘯災害,叫福島本是祈福之意,但怎麼會有如此愚蠢且壞心眼的官僚,把危險的核電廠就蓋在需要祈福的地方。而最近日本又有報導,設於福井縣的日本第二核電廠旁有大飯斷層,又在另一個取名祈福的福井啊!
日本近來正在研究長達兩千四百年歷史的津波學,就是要面對人類的渺小和自然力量的巨大,但自然的無情只是一時的,但加上人類無知的文明才會變成永久的傷害,日本東北的美與醜,亦反映著人心的良善與邪惡。
(作者為南村落總監、生活美食家)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