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日本出版《超譯尼采》,意外狂賣百萬本,日本書市一時大量冒出《超譯佛陀》、《超譯論語》、《超譯孫子兵法》、《超譯聖經》之類打著「經典」或「偉人」旗號的讀本…
|
《超譯尼采》(左起)、《超譯尼采Ⅱ》書影。 (圖/商周提供) |
《超譯尼采》(商周)中文版列出的「本書特色」這麼說:「本書『超譯』了語言簡練的232則語錄,特別適合讀慣了手機小說那種簡短語言的年輕一代的閱讀習慣,此類自我啟發書無疑最為巧妙地貼近了這個時代。」這部日本人白取春彥編譯的《超譯尼采》中文版去年在台出版爆量延燒,不到一年狂衝10萬本;最近續集《超譯尼采Ⅱ》(商周)來勢洶洶,打算以單面向的超正面超樂觀版尼采語錄,讓世人繼續「超譯」尼采。
但「超譯」是什麼碗糕?(是「超棒的翻譯」縮寫嗎?)日文原版《超譯尼采》使用漢字「超」,最早源自一家日本英語學習教材出版社的書系名稱,意思是編譯者從個人理解將作者原話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抽譯或轉譯——然而這就不免小小曲解,也難免小小誤讀了。
其實是「超譯你採」
暢銷的商品總是引來熱烈的消費和激烈的模仿。好比說清玉翡翠檸檬茶大熱賣,各家手搖飲料店也紛紛推出類似飲料搶食消費者。2010年日本出版《超譯尼采》,意外狂賣百萬本,日本書市一時大量冒出《超譯佛陀》、《超譯論語》、《超譯孫子兵法》、《超譯聖經》之類打著「經典」或「偉人」旗號的讀本。白取春彥不是第一個打著「超譯」招牌的編譯者,卻是第一個證明這麼做可以暢銷的作者(他最新一本叫做《超譯叔本華》)。
據說《超譯尼采》推介到台灣時,幾家出版社的評估都有些遲疑——這樣輕薄簡略的語錄體而且還是從德文轉成日文再翻成中文的二手轉譯,真的行得通嗎?沒想到銷售超乎預期,不僅行得通,還掀起一股熱潮,讓人錯覺台灣社會的閱讀檔次一下提高不少。雖然我們終究還是誤讀了尼采。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只活了五十六歲,死後名聲暴漲,梁啟超早在1901年就將他的思想介紹到中文世界,可整個二十世紀下來,尼采卻成為最被誤解的哲學家(最有名的誤解是他支持納粹)。尼采的創作形式開放,有比較規矩的論文《悲劇的誕生》,貌似長篇小說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也有箴言警句式的《人性的,太人性的》,著作相當豐富。
過去不乏尼采語錄的相關出版品,可是沒有一部像《超譯尼采》這麼成功,到底為什麼?——首要原因當然是,尼采本身非常重要且著名,本來就寫了大量精美深沉的格言佳句和短文,任何編譯者要從中抽取、採摘,相對其他哲學家都容易得多。不過要像白取春彥這麼大膽超譯,實在令人欽佩,例如《超譯尼采Ⅱ》這段話:
孤獨過後,更能感受到人際關係的美好
愛吃零食的結果,就是嘗不出正餐的美味。
人際關係也是如此。交友廣闊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厭煩與人來往,這時不妨試著讓自己學會獨處。
獨處一段時間之後,更能感受到人際關係的美好。(選自《人性的,太人性的》「各種意見和箴言」)
經查對全譯本,尼采原話應當是這麼說的:
作為享受的交往
如果一個人帶著棄絕人生的念頭,故意生活在孤獨中,那麼他就可因此而將與人的交往變成自己難得享受到的美食。
《超譯尼采》及續集有不少這類讓人誤以為尼采是日本當代激勵大師的正向思考格言,時常令尼采原文多了人工香料,或使其中的辯證、思索深度消散無蹤。可怕的是,台灣市面可以找到的尼采著作居然還是那幾本四十年前的志文版老書。正牌尼采著作至今沒人重出,卻是添加了「順丁烯二酸酐」的《超譯尼采》瘋狂大賣,真使人膽戰心驚。
超譯觀世音靈籤
如果說超譯是將繁重的文章削肉剔骨,只留下幾句簡略的漂亮句子,那麼超譯也可以反過來,將簡略的詩句轉譯註解為現代白話文。小說家黃凡相隔七年的新作《龍山寺靈籤故事》(聯合文學)或許就可以視為「超譯龍山寺靈籤」。
黃凡選用了艋舺龍山寺觀世音靈籤詩一百首,預計分成「哲學歷史」(以哲學思想作為歷史的形上意義)和「歷史哲學」(從歷史脈絡來解讀思想傳續)兩個類別解析籤詩中的歷史淵源和思想脈絡(此書是系列第一本)。《龍山寺靈籤故事》的理論基礎頗有小說家「雖小道亦有可觀」的思路,從籤詩追溯中國歷史的脈絡和精神傾向,特別是儒、釋、道三家融合後的文化底蘊。黃凡的切入點近似人類學者,意圖從籤詩中的「印象中國」來分析先民的思維脈絡。書中講述了八位重點人物和籤詩(姜太公、鬼谷子、范蠡、孫臏、張良、達摩、呂洞賓、西王母),在字與字之間,句與句之際,小說家發揮不少言外之意。
黃凡綜合先秦諸子和上古神話傳說,考據史書,兼及佛家與道家經典,竟可從籤詩中尋繹證明。比如他解〈范少伯泛舟五湖〉觀世音靈籤第五十六首「澗小石粗流水響,力勞撐駕恐損傷。路須指出前江去,風靜潮平儘不妨。」范蠡是春秋晚期赫赫有名的大商人、大政治家,那時也是吳、越兩國相爭最激烈的時代(就是大家都很熟的吳王夫差VS.越王句踐)。黃凡勾勒范蠡的思想背景,引述《史記》、《國語》等記載,詮釋了此籤詩背後包含伍子胥和文種等人的歷史故事。這類的精采解讀,書中俯拾即是,也只有黃凡這樣的鬼才小說家才能以這般形式將中國古代傳說史事玄妙地融為一體。
回頭說語錄體,我倒覺得李敖四十多年前編纂的《胡適語粹》頗值推薦(2002年重出新版)。李敖的編輯前言說「胡適一生的主要著作和文字彙集,既是浩瀚汪洋,難於盡讀,於是選本的編纂,也就有其必要。這本《胡適語粹》的選定及編法,就是比照一種叫作『雋語選粹』式的收羅方法,分門別類,擷取才智之士的文章片段,綜合印行。」李敖在每個分類尚有一段按語,扼要說明大綱,算是當年他孺慕胡適的紀錄之一。在此之時,考量到「讀慣了手機小說那種簡短語言的年輕一代」或許可把七百頁的原書打散成分類小冊,《超譯胡適》魅力大概不輸尼采。不過認真比較起來,《超譯尼采》的世界總銷量還遠遠不及二十世紀最暢銷的《毛語錄》(以超過七十億本銷量擊敗《聖經》)。
來本《超譯毛澤東》肯定也不錯喔。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