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自一九七九年革命後,精神領袖柯梅尼主導政府決策;直到八九年柯梅尼去世、憲法修改後,總統職位才逐漸重要。總統雖是觀察伊朗的重點,但精神領袖哈米尼還是扮演關鍵角色。
伊朗總統候選人,是由監察委員會從登記參選人中,選出合格人選,當然這些人就是符合政府施政方針者。由候選人名單來看,應不會重演四年前的動盪,而且當選人的施政,應可避免精神領袖與總統失和,顯然是不希望因為選舉,造成國內短期混亂與長期內政不穩。
雖然西方媒體批判,這樣的名單保守、沒有希望,但從伊朗自身角度看,這場選舉尋求的是穩定局面,至少是讓國家安穩的第一步。
西方報導總是以民主立場批判伊朗壓迫民意,則是過於偏頗地強調伊朗的特定面向,無法呈現伊朗內部的多元面貌與聲音,沒有多少實質意涵。
選後伊朗與西方國家關係如何,當然是關注焦點。不過,伊朗對美國與以色列的基本態度應是不會轉變的,這是革命後精神領袖柯梅尼的路線。
除了與西方關係外,其實也應瞭解與鄰國,如與伊拉克、敘利亞等關係如何發展。雖然西方國家仍會制裁、封鎖伊朗,卻不代表伊朗沒有發展外交的機會。
投票前,雖然核子談判首席代表、與精神領袖關係密切的賈利利呼聲高,但目前傳出,賈利利票數落於第三,另一名候選人羅哈尼最高。
不過,無論選舉結果誰當選,伊朗應該還是會維持既有的外交路線,倒是要看國際間如何對應罷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