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上高中職發現志趣不合,教育部考慮放寬轉學機制,不同科別的轉學以申請為主,但想轉入明星高中,還是得紙筆測驗。
教育部今天公布適性輔導方案,轉學機制成為媒體焦點。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德國12歲(小學六年級)就區分出走學術或職業教育,台灣則是15歲(國中畢業),「分流」較晚。
然而,難免還是有少數年輕人,遲遲無法確定方向,上了高中職才後悔。因此蔣偉寧認為,必須設計合理的銜接機制,「不要讓轉學這條路太難走。」
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高中及高職教育組副組長蔡志明解釋,現行機制,主要是針對「同科」轉學設計,例如A高中普通科轉入B高中普通科,必須參加轉學考。配合十二年國教「多元適性」的精神,研擬進一步放寬「不同科」的轉學,例如普通科轉入美容科,配合學生興趣、性向,找到合適的學校。
蔡志明表示,十二年國教實施後,「不同科」的轉學將以申請為主,將組成學校、縣市2級的轉學輔導委員會,檢視學生適不適合轉學,並提供輔導協助。
然而,為了維護教育品質,轉學的名額仍會有規範。蔡志明表示,原則上學校有開出缺額,才會開放轉學申請。
外界擔心會有很多人搶著轉入「明星高中」,蔡志明表示,「同科」轉學還是循舊模式,可能得參加紙筆測驗、面試等。
蔣偉寧表示,轉學以興趣、性向為主,避開學科考試。但如果想轉入明星高中,就牽涉到學術能力,可能就無法不考試。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